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带你了解通讯电缆的制作工艺

带你了解通讯电缆的制作工艺

  • 发布日期:2015-07-22      浏览次数:1133
    •  物理发泡工艺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讯电缆生产,并将逐渐取代了化学发泡工艺,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物理发泡工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也发展成一种成熟可靠的工艺,可用于通讯电缆、数据电缆、同轴电缆和射频电缆等。
        一、物理发泡工艺的原理介绍:
        物理发泡的关键是要将气体(氮气)通过高压注射到挤出机中并与塑料混和。用于物理发泡挤出的螺杆,长径比(L/D)为32:1,气体的注射点约在螺杆长度的16D,从而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。*段16D长度的螺杆的压缩比约为2,其作用是将聚合物熔化;第二段螺杆则用于将气体和绝缘材料*混和,该部分螺杆的设计结构有利于降低熔融温度,即提高熔体的粘度。
        PE绝缘材料经过螺杆挤出到机头,并在机头的出口处暴露到大气压力下,因而形成气泡。如果只是使用泡-皮的双层挤出机头,则绝缘材料将会在模具出口之前便暴露到大气压力之下。结果导致气体于导体与模具孔之间的间隙被释放,沿着导体表面形成一个长形的气泡。
        要解决这一问题,须使用三层共挤的机头,将一层薄皮(厚度一般为0.02~0.05mm)挤到内层,防止气体沿着导体的表面释放。即采用皮-泡-皮共挤绝缘的三层挤出机组(如图3所示)。对于内薄皮的选择,必须要符合在高速条件下挤成薄壁的要求。LLDPE便能满足此要求。此种内薄皮大大提高了绝缘层的延伸性能(断裂延伸),并确保绝缘层可以良好地粘附在导体上。
        二、物理发泡工艺的优点分析:
        较化学发泡工艺,物理发泡工艺发泡度明显高于其他,以PE为例:化学发泡能达到的zui高发泡度为50%,而物理发泡能达到的zui高发泡度为80%。
        在生产不同的电缆产品时,一般达到的发泡度也不同,例如:对化学发泡而言,市话电缆的zui高发泡度为40%;对物理发泡而言,市话电缆的zui高发泡度为60%,数据电缆的zui高发泡度为65%,迷你同轴电缆的zui高发泡度为72%~75%,同轴电缆的zui高发泡度为78%,射频电缆的zui高发泡度为80%。
        同时,发泡度的提高使物理发泡工艺具有更多优势,包括:提高信号的传输速度和传输频率,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性能;提高生产线的速度,减少绝缘材料的使用量和外屏蔽铜材料的重量,从而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。
        假设分别用实心、化学发泡和物理发泡来生产一种常用的同轴电缆(根据法国标准的A2型)作比较,从而综合体现物理发泡的主要优点,见表1。三种常见同轴电缆(如图1所示)拥有如下的共通性能:内导体使用铜线φ3.3mm;阻抗为75Ohms;绝缘材料为PE;适用于φ80mm挤出机(便于比较生产速度)。
       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,当使用物理发泡工艺时,可以节省大量的绝缘材料和屏蔽材料,同时提高通讯电缆的传输性能及生产效率。